3月29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学院研究生何礼邦、毕谊、康雨欣凭借作品《提高山羊产能与种质创新的“多羔快长”潜在基因挖掘及调控机制研究》荣获“三等奖”。该作品指导教师为学院教师蓝贤勇教授、潘传英副教授。
团队成员合影
项目负责人何礼邦介绍,山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因此,挖掘“多羔且快长”性状潜在基因及研究其调控机制,对提高山羊产能、突破山羊产业发展中种质创新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其团队在蓝贤勇、潘传英老师的指导下,基于大样本(n>2200)发现陕北白绒山羊存在“多羔且快长”现象,即产多羔的个体的体型更大。接着从细胞和群体、微观与宏观等不同层面着手,将理论与生产相结合,挖掘出一些既可以调节生长又能影响产羔性状的重要潜在功能基因,并深入挖掘其调控机制,有利于为“多羔快长”的分子育种提供可靠位点,有利于快速地提高山羊产能,高效地实现种质创新。
挑战杯”竞赛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在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助力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积极支持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通过加大自主支持力度大幅扩大学生参与范围,通过鼓励参加各项学科竞赛使更多的学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