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饲料生产学与草原学专家卢得仁教授离开我们已15年了,每每想起老师的音容笑貌与言谈举止,令人肃然起敬。卢老师是我在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就读时的老师和领导,又恰是我大学毕业后分配我校任教时的老师与领导,前后共飨师恩三十余年,师生感情深厚,他的崇高品德与优良作风让我永远铭记在心,受益匪浅。时值我校八十华诞之际,以老师为楷模,努力践行对学子们的言传身教,表达对老师的缅怀。
卢老师早年求学于我校(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43年毕业留校,师从我国著名草原与牧草学专家王?教授,1952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由于全国院系调整,到兰州市的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任畜牧系副主任,同时兼任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调青海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任副所长,并在青海省农牧学院任教;1973年又回到母校(西北农学院)工作,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教授与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以70岁高龄退休,1997年不幸突然病逝。卢老师从教50余载,成为我国草业领域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曾任国家和省级草业学会、协会多项要职,为我国饲料生产、草原、牧草及畜牧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1、严谨治学是卢老师给师生留下的第一深刻印象。老师总是严格要求,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一丝不苟,为年轻同志做出了榜样。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刻苦求真。他从上世纪40年代毕业留校,就在王?先生指导与培养下,在我校建起我国第一个牧草试验基地,直到二次回母校任教时,又在我校建成服务教学、科研的牧草综合试验田,为我省句邑、定边和横山三县开展万亩人工草地建设科研与示范推广,做出突出的贡献。无论著书和撰写论文紧密联系我国生产实际,针对性强的解决草业生产存在问题,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普遍好评。他曾被校、系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1985年农牧渔业部授予他重点农业院校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及执教40年尊龙ag旗舰厅官网的荣誉证书。
2、科学研究填补空白。他先后主持农业部及省内外的多项有关牧草引种、选育、应用以及参与在全国各地的大规模草原勘察、草甸草原冬春季与草地改良试验等10多项课题,与年轻同志长期深入青海省高寒与边远草原牧区、陕北长城风沙滩区、陕甘蒙黄土高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广袤草原牧区、四川牧区以及海南岛热带草地等地区,足迹遍及我国的牧区和农牧区,仅在他主持项目中就有4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不仅填补了我国高寒地区草场资源与利用研究的空白,为青藏高寒草原畜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成功经验,同时,也为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改良和大规模现代化人工草地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成功范例。他早年与同行提出解决我国农牧区饲料生产的正确途径??实行农牧结合的粮草轮作,相互促进发展的观点,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方面作了较系统阐述,初步建立或完善了饲料科学的理论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对师资与人才培养功不可没。卢老师无论走到哪里,都非常重视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及梯队的建设,重视发挥团队潜能,从不突出个人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有口皆碑。值得铭记的是1981年7月上旬,畜牧兽医系决定让任系副主任卢得仁和张岳两位老师带队,以本系教师为主的12人赴青海省进行教学、科研及草原畜牧业现场考察,这是建国后我校畜牧兽医专业首次组织的较大规模赴牧业省考察,对年轻教师也是次难得的学习与提高机会。我们在西宁考察了省属科研、教学单位,随后去海北的大通、门源、海晏的三角城羊场;海西的铁卜加草原试验站;海南的河卡种羊场等,前后约20天。由于卢老师曾在青海工作15年之久,因此,也兼做我们考察的“向导”、顾问与导师。特别令我们非常感激的是,卢老师时年63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带领我们爬涉于海拔3000-4000m以上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使我们考察满载而归。他不辞辛苦,率先垂范,为拓展青年教师的科研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4、感悟先师的优秀品德。爱国敬业,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宽厚待人,与人为善;胸怀坦荡,顾全大局;重视实践,勇于创新;教学科研,精益求精;培养人才,呕心沥血;珍惜荣誉,永远前行。这是我和不少同志与卢老师相处多年的深切感受,也是他七十余年生涯的真实写照,是老师成功的本源所在,更是老师留给我们的可贵精神财富,让学子们永远受之不尽,学习不完,也激励我们继往开来,为我国畜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撰写此文,得到杨惠文、呼天明、龙明秀及卢老师长子卢太华同志的支持与帮助)